| 浏览次数:2898 发布时间:2025-08-29 |
七夕佳节将至,当大多数情侣、夫妻相约浪漫过节时,六安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修理厂内,吴玉和刘荣却依旧重复着熟悉的日常——他们埋首于一张张报修单中核对细节,穿梭在一个个维修任务中忙碌作业。没有节日的特殊仪式,只有对岗位的执着坚守,这份藏在机械与油污中的“七夕答卷”,为浪漫的节日添上了一抹朴实动人的色彩,也让公交守护者独有的敬业与温情变得具体而真切。

在修理厂工作的时光里,吴玉与刘荣用多年坚守书写了各自的成长篇章。吴玉于2005年1月加入修理厂,201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凭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与持续学习的韧劲,他从初出茅庐的新人维修工,一步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机电班长;刘荣则更早扎根维修车间,2002年12月便入职成为电工,靠着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汽车电工知识的刻苦钻研,短时间内就成长为技术能手。工作中的两人分工明确,协作紧密:吴玉牵头负责各类营运车辆的综合维修,刘荣则专注于公交车的电工维修保养,两人一个抓“机电全局”,一个守“电路关键”,以专业能力为城市公交的安全运营筑牢了坚实屏障。
近年来,新能源公交车技术迭代加速,维修标准也随之不断提升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吴玉始终以先锋模范标准要求自己,他深知,掌握新技术不仅是保障车辆维修质量的关键,更是党员践行责任、服务集体的使命所在。为此,他主动请缨扛起学习重担,积极参加各类新能源技术培训,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技术手册,还常与同行交流经验技巧,甚至把技术“课堂”搬到了维修车间,在实操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点。

学习之路难免忙碌,吴玉陪伴家人的时间渐渐减少,但他从未有过后顾之忧,因为妻子刘荣始终是他最坚实的后盾。刘荣默默承担起更多家庭事务,每当吴玉因钻研技术疲惫时,她总会递上一杯热茶,耐心倾听他分享学习中的收获与难题,一句“你放心去学,家里有我”的理解与支持,让吴玉能够毫无牵挂地投入技术攻坚。而当吴玉学成后,第一时间组织机电班成员开展班组学习,将新能源技术要点、规范操作流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,带动整个班组技术能力提升。这份“传帮带”的担当背后,也藏着刘荣的默默鼓励:“好技术要传承下去,才能让维修工作更顺,你这个党员带头带得好!”
如果说吴玉的奋斗核心是“技术升级”,那么刘荣的坚守则体现在“精打细算”上。面对修理厂每日产生的大量报废零件,刘荣总说:“丢了太可惜,零件用旧了也有剩余价值。”她成了废料堆里的“寻宝人”——生锈的继电器、褪色的电路板、磨损的启动机……这些在旁人眼中该丢弃的“破烂”,在她看来都是能“重获新生”的宝贝。一得空,刘荣就扎进自己的“总成维修间”,对着报废零件反复拆解、精准检测、细心拼凑,凭借着精湛的电工技术,将一堆堆废铜烂铁修复成符合使用标准的配件。在她的带动下,公交修理厂逐渐形成了“以修代换”的良好风气,年均修复零部件超500件,为公司省下了大笔采购开支。而吴玉作为班长,不仅全力支持刘荣的“修旧利废”工作,还在班组里积极宣传她的节约理念,让“降本增效”成为整个机电班的共识。

从维修车间里的默契配合,到家庭生活中的相互支撑,吴玉与刘荣用最朴素的行动,诠释了“共同奋斗”的深层意义。七夕将至,他们没有华丽的浪漫仪式,却以“并肩作战”的坚守、“彼此成就”的温情,演绎着属于劳动者的爱情与担当,也在默默守护着城市里千家万户的幸福相聚。


